首页
 
鄱阳投资发展集团有限公司
0793-6219390
0793-6219390
372833976@QQ.com

金融体制改革向纵深发展 在创新与规范中实现高质量发展

点击:2424时间:2023-04-10 14:39:35 来源:金融时报

今年是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的开局之年,也是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开局之年,更是高质量发展的关键时期。在此背景下,深化金融体制改革,对于推动中国金融业高质量发展,更好服务中国式现代化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当前,金融业改革和发展的主要目标是什么?欧美银行业危机下中国金融业能从中吸取到哪些经验教训?在4月4日召开的2023中国金融学会学术年会暨中国金融论坛年会上,与会嘉宾围绕相关议题展开了热烈讨论。

  金融稳定备受关注

  “厘清政策框架,重点是厘清相关政策的首要目标和政策工具。”北京金融监管局党委书记、局长李文红表示,“与金融业相关的主要有宏观经济政策和金融稳定政策,宏观经济政策又主要包括货币政策和财政政策。”她进一步分析称,各国通常将货币政策目标设定为控制通货膨胀、保持币值稳定,并以此促进经济增长和充分就业;财政政策的目标则是通过改变财政收入和支出来影响社会总需求,进而促进或者减缓经济增长,并影响就业和国民收入。在她看来,货币政策和财政政策均具有“逆风向调整”特征,能通过降低实体经济的周期性波动而缓解金融体系的顺周期性,促进金融稳定目标的实现。

  中国人民大学原副校长、中国资本市场研究院院长吴晓求认为,从国内来看,现在我们面临双重压力:一是守住不发生系统性金融风险的底线;二是推动经济的增长,以推动中国式现代化的实现。“从金融的角度来看,这次金融监管体制改革的目标,就是要守住不发生系统性金融风险的底线。”他表示,明确金融改革的重点、目标、方向非常重要。

  对此,吴晓求也为金融改革划出了重点:一是大力改善中国金融的功能;二是着力调整金融结构,包括资产结构、工具和产品的结构以及金融机构的结构。“我们的金融功能仍需完善,要有效满足日益多样化的市场需求,要适应科技进步带来的产业升级迭代。”他认为,科技进步、产业升级迭代是现代化的基石,为此,金融必须推动基于科技进步的产业升级迭代。要通过金融结构的改善,推动金融功能的转型。

  具体来看,吴晓求认为市场化、国际化是改革的方向,并强调“业态多样性”的重要意义。“不同的融资需求,不同周期的企业也有不同的资本结构的要求,金融业态要多样,它可能有新风险,但是克服了传统风险,服务效率会更高。”他认为,在推动金融业态多样性的同时,既要守住不发生系统性金融风险的底线,又要推动经济的可持续增长。

  欧美银行业危机外溢影响有限

  在本次年会上,多位嘉宾谈及近期市场颇为关注的欧美银行业震荡及其对中国市场的启示。

  “今年海外的金融震荡反衬出了中国金融的稳健性,尤其是中国过去5年加强金融监管进行的一系列改革,取得了很好的成效,因此,本次全球银行业的震荡对中国银行体系的传导相当有限。”摩根士丹利董事总经理、中国首席经济学家邢自强认为,中国银行业的海外资产占比只有2%,且平均资本充足率相当可观,加之银行业短期融资成本上行压力比较可控、中国货币政策工具和空间比较充裕,凸显了中国金融改革取得的成效,在全球金融震荡中显现出正面的积极意义。

  不过,邢自强也提示,从中长期来看,中小银行与地方隐性债务的关联比较高,未来资产质量的问题值得高度关注,中国需要加快研究在下一阶段金融改革的过程中,特别要推动发挥国有资产的保值增值作用,帮助解决地方债务、养老、医保等方面的可持续性问题。

  在邢自强看来,美国本轮金融震荡、信贷收缩会造成经济下滑,但也不能全盘否定其金融资源配置模式。“美国银行业危机固然反映了过去十几年的低利率、宽松货币环境,一旦因为通胀中枢改变而逆转,对其金融行业模式的冲击。但是也要看到,在这个过程中,过去十几年其市场化金融资源的配置还是起到了提高生产率的作用,特别是近期涌现出的科技革命(人工智能)亮点。因此,尊重市场,不过度监管,也是美国私人部门创新源源不竭的保证因素之一。”他表示。

  摩根大通董事总经理、中国首席经济学家兼大中华区经济主管朱海斌表示,硅谷银行和瑞信的问题业务均曾经是金融创新业务。金融创新的发展初期通常对应相对比较宽松的监管环境,但一旦监管长期滞后,金融创新又往往会引发金融体系危机。理想的情况是,建立科学、比较稳定可预期的监管框架。

  此外,朱海斌还提到,要稳妥处理好宏观审慎和微观审慎平衡的问题以及宏观政策和金融政策的平衡问题。他表示,宏观审慎最核心的两条,一是逆周期,二是对于系统重要性金融机构的重点监管,就是通常所说的抓大放小。“从这次美国的金融市场动荡来看,对于中小银行也要坚持基本的风险管理和监管标准。就中国的实践而言,对中小银行早监管、风险早预防的制度安排是值得称道的,也是下一步要坚持的。”朱海斌认为。

  李文红也在发言中谈到了宏观审慎监管在实践中的注意事项。“宏观经济政策与金融稳定政策,尤其是与金融稳定政策框架中的宏观审慎监管,具有不同的政策目标和政策工具,分属于不同的政策框架,是相互独立、并行的概念,可以相互补充和促进,但难以相互替代。”她认为,在实施货币政策时,中央银行应当关注和分析该项政策可能会对金融机构和金融稳定产生的影响;在实施金融稳定政策,尤其是宏观审慎监管框架下的逆周期政策时,监管当局也应当关注和分析该项政策可能会对宏观经济运行产生的影响,力争实现互相增强和彼此促进的政策效果。


来源:金融时报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