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淤治乱,助力国企高质量发展
来源:《中国纪检监察》杂志2023年第11期,沈叶
习近平总书记在二十届中央纪委二次全会上强调,必须深化标本兼治、系统治理,一体推进不敢腐、不能腐、不想腐。贯彻落实全会工作部署,各级纪检监察机关运用“全周期管理”方式,深化以案为鉴、以案促改、以案促治,着力形成办案、治理、监督、教育的完整闭环。《中国纪检监察》杂志第11期介绍了江西省纪委监委一体推进“三不腐”、统筹做好查办案件“前后半篇文章”,有力推动国企、金融、教育、工程建设等领域深度治理的有关做法,供大家参考借鉴。
清淤治乱,助力国企高质量发展
5月8日,江西省国资国企全面从严治党暨警示教育大会召开,省纪委监委有关负责同志在会上通报有关案件情况及全省国资国企领域突出问题,持续释放国企领域管党治党“严”的信号。近年来,江西省纪委监委紧盯国有企业这一重点领域,把反腐败同防风险、纠偏差、挽损失、修生态、强免疫结合起来,坚持以问题推动查补漏洞、以案件促进整改整治、以反面典型开展警示教育,为国有企业高质量发展清淤排障、注入强劲动力。
拿起“手术刀”挖出国企“毒瘤”,堵住企业发展“出血点”
总部位于南昌的江西钨业控股集团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江钨集团)脱胎于中华苏维埃中央临时政府成立的中华钨矿公司,是一家拥有近百年红色基因传承的国有企业,被誉为“共和国第一国企”。然而,这家历史悠久的国企曾一度濒临破产。“2017年我刚到江钨工作的时候,感觉公司内部有一种怨气,企业发展摇摇欲坠、没有信心,员工情绪低落、人心思变。”江钨集团纪委相关负责人回忆。
查处钟晓云案是一个转机。2020年6月,经报江西省委批准,省纪委监委对原江西稀有金属钨业控股集团有限公司(现江钨集团)总经理、党委委员钟晓云严重违纪违法问题进行立案审查调查。经查,钟晓云担任江钨集团主要负责人期间,滥用职权,盲目追求规模铺摊子、上项目,违规高价收购民营矿山、低价转让国有资产,不仅自己长期与不法商人相互勾结,大搞贪污腐败,还纵容亲属“靠钨吃钨”,严重损害国有企业利益。“身为国有企业领导人员,本应肩负起管理国有资产、实现保值增值的重要责任,钟晓云却慷国企之慨,谋一己之私,‘崽卖爷田不心疼’,由国有资产守护者沦为企业‘败家子’。”办案人员介绍,到钟晓云离任时,江钨集团已是亏空殆尽,企业净资产仅剩下数百万元。
面对钟晓云留下的烂摊子,江西省委、省纪委监委坚持系统思维,在查办案件的同时,把帮助企业止损挽损作为当务之急,指导江钨集团有序处置涉案遗留项目,同时推动风险防控、制度建设等工作。江钨集团第一时间成立追债挽损专班,在省纪委监委的协调帮助下,2020年追债挽损近5亿元;2021年挽回损失及化解国有资产流失风险共计约1.2亿元;2022年收回8700多万元固定资产,通过司法鉴定和法院民事判决相结合方式挽回直接损失1516万元。
不止钟晓云。近年来,江西省保持国企高压反腐态势不减:曾任职江西铜业集团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江铜集团)“一把手”的江西省原副省长李贻煌于2018年1月被中央纪委立案审查,原总经理吴育能于2019年9月被“双开”;省投资集团公司原党委书记、总经理姚迪明于2018年4月接受审查调查;2021年5月,省建工集团原党委书记、董事长周才柬和原党委委员、副总经理黄前湖双双“落马”;2022年4月和5月,中国江西国际经济技术合作公司(以下简称江西国经公司)原党委书记、董事长徐国建和原党委副书记、总经理车晖先后被查;2023年4月,省建工集团原党委委员、副总经理陈仁华接受纪律审查和监察调查……“对这些案件,我们注重从政治上认识和把握,坚持边查边改、止损挽损,在拿起‘手术刀’深挖国企‘毒瘤’的同时积极推动以案促改,堵住了企业发展‘出血点’。”江西省纪委监委有关负责同志谈道。
对顽瘴痼疾来一次清扫,在重塑政治生态中恢复国企“元气”
国企领导干部擅权贪腐,不仅使国有资产蒙受损失,还带坏企业风气,破坏企业政治生态。
“本来我们这种外向型企业应该要精细化、专业化管理,但徐国建信奉江湖义气,把吃吃喝喝、拉帮结派这套带到公司来。提拔任用的干部能力都在其次,‘听话’最重要。”一名在江西国经公司工作近30年的老员工对前几年公司内部的乌烟瘴气很是痛心。
针对徐国建案暴露出的作风问题,江西国经公司纪委以落实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十周年“回头看”为契机,组织开展违反财经纪律、违规吃喝送礼歪风、任人唯圈等“八项整治”行动,发现不少问题,并下发纪律检查建议书、工作提示函,推动整改落实。“经过整治,吃请送礼、阿谀奉承等歪风邪气已基本消失,上下级之间、同事之间的关系更加清爽。”江西国经公司纪委相关负责人介绍。
翻开落马国企领导干部的忏悔录,不乏一些“奇谈怪论”:“别人算是说了,我是说了算”“企业能盈利才是王道,搞党建能应付好上级检查即可”“党委会就是决定干部人事调整时用用权力、走走程序”……“国企特殊论”不绝于耳,“四风”积弊禁而不绝,制度执行流于形式,归根结底是一些国有企业领导干部只记得自己这个“总”、那个“长”,而把党的领导、党的建设放在一边。
重塑国企政治生态,必须从根子抓起,把国企的政治属性摆在首位。深刻反思李贻煌主政时期重业务、轻党建问题,江铜集团健全完善党委会议事工作规则和“三重一大”决策制度等,重点整治“靠铜吃铜”“团团伙伙”“护犊子”三大顽疾;江西国经公司坚持党委会“第一议题”制度,跟进学习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班子成员带头发言,扭转政治理论学习过过眼皮、动动嘴皮、走形不走心等问题;江西省建工集团大力加强思想政治建设,将每年的5月20日作为集团警示教育日,广大党员干部纷纷表示,在集团工作多年,从未有过如此密集的学习,从未对“讲政治”有过如此深刻的认识,国企意识得到进一步增强。
“各案发企业通过以案促改,整治了一批管理上的积弊、作风上的乱象、改革发展上的障碍,领导干部作风有了改进,广大干部职工的信任度、认同感、满意度也在逐渐提升,干部干事创业的精气神得到提振,政治生态建设呈现向上向好的态势。”江西省纪委监委第七监督检查室相关负责人说。
江西省纪委监委扎实做好国企领域以案促改“后半篇文章”,为国企高质量发展清障护航。图为江西建工建筑产业园工人正在加紧生产。张增亮/摄
将监督成效转化为治理成果,助力国企跑出高质量发展“加速度”
查办案件不是要把企业“搞死”,以案促改也不是做做样子,最终的落脚点是推动国有企业高质量发展。
“周才柬、黄前湖案件倒逼企业直面问题。”江西省建工集团主要负责人坦言,此前建工集团发展理念落后,大搞挂靠联营、以包代管,90%以上的利润来自于项目管理费和借款利息,80%以上的业务来自房建工程,陷入越发展越落后的“死胡同”。将案件整改和贯彻新发展理念结合起来,建工集团在以案促改中着力破解以包代管模式下的项目管理高度空心化问题,着力化解“以规模论英雄”导向下的资金链断裂风险,着力调优业务结构,从流程、架构、制度、机制等方面入手,修订完善了100余项制度。
“之前欠账太多,转变没那么容易,但我们下定了决心,宁愿发展放慢一点、走稳一点,也不要掺水的经济、虚假的繁荣。”江西省建工集团相关负责人说,2022年建工集团交出“新签合同额500亿元,营业收入431亿元,利润3.36亿元”的成绩单,成功迈出“软着陆”的第一步。
纠偏差,正航向,以案促改的效果正逐渐转化为企业发展的效益。2022年江铜集团全年营业收入、利润、利税分别同比增长10.08%、12.33%、17.76%,均创历史新高,位列2022年《财富》世界500强第176位,比上年前移49位;江钨集团2022年实现营业收入290亿元,同比增长7.6%,实现利润总额8.06亿元,同比增长170%,再创重组以来最好业绩,企业逐步走上良性发展的正轨。
持续发力,久久为功。自今年3月起,江西省纪委监委在前期开展专题调查研究、深化对国企腐败等问题规律性认识的基础上,推动省国资委党委聚焦省属国有企业“三重一大”决策、国有资产损失、企业领导人员亲属及其特定关系人与企业发生业务往来、违规公款消费等四个方面突出问题开展专项治理。“我们将充分发挥对口联系室、驻省国资委纪检监察组、省属国企纪委的监督优势,‘两个责任’同向发力,扎实做好查办案件‘后半篇文章’,为国企高质量发展清障护航。”江西省纪委监委有关负责同志表示。